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 最近買了一雙帆布鞋,印象中從開始會綁鞋帶後就沒穿這樣的鞋子,除了主要是穿運動鞋外,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鞋底非常貼近地面,讓穿慣運動鞋的我走起路來很不適應,前陣子陪老媽試穿鞋子的時候,剛好發現一雙配起來還不錯的,就抱著實驗的心態,買來當作是多個選擇也好,結果我發現鞋底根本不是致命傷,會磨擦到腳腱的地方才是我比較不能適應的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 今天跪下來綁鞋帶的時候,忍不住開始回想,外出前會做這件事是多久以前了;基本上從大三開始,除了運動的時候,我的鞋帶都是維持在不綁的狀態,一開始還會把多出來的鞋帶用兩個平結交叉起來,後來甚至省了這個步驟,只要鞋子還可以合在腳上就好,至於鞋帶的部分讓它都有穿過鞋帶孔就好,反正重點是穿脫方便。

        記得年紀很小的時候,腳上穿的娃娃鞋根本沒鞋帶,而是用彈性鬆緊帶代替,在長大些,就會有條帶子上然後有個扣子,三步驟拉過去、扣上、搞定;之後登場的帶子是使用魔鬼粘,也是輕鬆愉快;所以穿上有鞋帶的鞋子,基本上代表年紀來到一個臨界值,穿鞋子不再是件簡簡單單的事情,而是象徵一種學習的經驗,我的印象就是老媽先幫我綁過一次鞋帶,然後接著叫我自己重綁一次。

「把鞋帶先交叉打一個平結後拉緊,接著在打上一個蝴蝶結,綁完蝴蝶結後再把圈圈的部分打一次平結。」

「為什麼要第二次的平結?」我不解地問著。

「這樣鞋帶才不容易鬆掉阿。」

於是接下來有好長的時間,我都是這樣綁鞋帶的,至於脫鞋子的話就看心情了;心情好就會有耐心的把鞋帶鬆開,不過好像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直接左腳踩右腳然後右腳踩左腳,連壓帶拔地把腳從鞋子中抽出來;然後隔天又是一番奮戰,一手拉住鞋後跟,接著硬是把腳塞進去,如果窒礙難行,才會把鞋帶鬆開,穿好後重綁一次;現在想想真是很不可思議,為什麼不能回家時,就氣定神閒地把鞋帶鬆開再脫鞋呢

        所以也不知道是哪來的發明家精神,促使我在大學的時候開發出雙平結戰術,接著又進化到不綁帶模式。「不綁鞋帶嗎?」一開始這樣穿的時候,老媽偶爾會問我,但是不久後她也習慣了,彷彿是默認了這樣的進化過程;我在她眼中已經不是那個坐在椅子上、看著她綁完鞋帶後,自己再重複一次的小孩了;可笑的是,我今天綁完鞋帶後卻突然想到:下次改買沒有鞋帶的布鞋來試試看吧!

        這不是最初的娃娃鞋的放大版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rei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